黄庭坚禅书是怎样炼成的——师承百家,博采众长,拓展书风(十七)

    浏览量:560次分享

    0

  接《黄庭坚禅书是怎样炼成的——师承百家,博采众长,拓展书风(十六)》。

  自成一家始逼真。

  宋书尚意,黄庭坚是一个杰出的代表。黄庭坚的尚意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:

  ”不随人后“,要”自成一家“。黄庭坚云:”随人作计终后人,自成一家始逼成。“黄庭坚始终有一种清醒的创新意识,他在《赠高子勉》中云:”听他下虎口著,我不为牛后人。“就表示他决不亦步亦趋甘心处于人后。  

  黄庭坚清楚意识到必须在唐人之后别开蹊径而创新,就要突破唐书的法,他的以纵代敛,以散寓整,以欹带平、以锐兼钝,都在很大程度上远背于晋唐楷则。黄庭坚特别推崇能”一变古法“,跳出唐法的颜真卿、柳公权、杨凝式三位书家。因此在黄庭坚的艺术实践中就有超越精神,其书作的线条波折连绵,以大幅度的扫刷代替小范围的提按使转,中宫密集四周开张的辐身式的结构充满张力,这都突破了晋唐书法平稳方正,四面停匀的外形。这就是黄庭坚尚情重趣、遗兴畅怀、不计工拙、欹侧怒张的自我表现,也是其个性的追求。

黄庭坚-1.jpg

  论书及人。黄庭坚论书重人品,他云:“范文正公在当时诸公间,第一人品也。故余每于人家见尺牍寸纸,未尝不受赏弥日。”他特别推崇颜鲁公的字,原因之一颜真卿是忠臣烈士,道德君子。他多次提到苏轼、王安石等人的人品与书品,媲美齐辉,气若日月。黄庭坚重视人品的修养和艺术造诣的完善。所以他说:“学书有须胸中有道义,又广之以圣哲之学,书乃可贵。若其灵府无程,政使笔墨不减元常、逸少,只是俗人耳。”

  无法之法。黄庭坚云“老夫作书本无法也。”黄庭坚认为书法创作是兴之所至,一任天机的,用不着一定要格守什么技法,这也是禅宗的实质。黄庭坚主张真正的善书者,只要做到“心不知手,手不知心”,心手合一的境界时,就会不择纸笔,不择时地、不计工拙,不管人之品藻,而能书写出好的作品来。当然黄庭坚所说的无法之法并不是没有法,他既讲究唐书的法,但不不受其法所限止,而是掌握一定的法后,在下笔这际就忘法,这是活用技巧之法。这无法就是指书法创作的一种绝佳境界。

  未完待续《黄庭坚禅书是怎样炼成的——师承百家,博采众长,拓展书风(十八)》。


  • 0条评论
    最新评论
  • 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