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庭坚禅书是怎样炼成的——师承百家,博采众长,拓展书风(三)

    浏览量:1036次分享

    0

  接《黄庭坚禅书是怎样炼成的——师承百家,博采众长,拓展书风(二)》。

  黄庭坚书法艺术的长进期在中年,即元祐期间。他自称”余中年来稍悟作草。“”自喜中年来书字稍进尔。“之所以会有进步,除学苏轼字外,主要是“学久乃当知之”的缘故,在不断实践中,黄庭坚悟出“古人工书无他异,但能用笔”这一道理,坚持学草三十年。黄庭坚四十七岁时,才感到“三十年作草,今日乃造妙入微。”这阶段现在的代表作品有:《王长者墓誌铭稿》、《臻无咎通判学士札》、《花气诗贴》、《致立之承奉札》、《老杜浣花溪图引草书卷》、《致景道十七使君札并诗》、《跋五马图卷》、《华严疏卷》、《小子相嫡书贴》、《跋东坡马卷贴》、《伯夷叔齐庙碑》、《七佛偈》等。

黄庭坚-1.jpg

  黄书中最奇伟 、成就最突出的应属草书。黄庭坚的草书主要是得笔于张旭、怀素。

  绍圣中,居于戎州,在眉山石扬休家见到怀素《自叙》真迹后,顿悟笔法,下笔飞动,“晚学长沙小三昧,幻出万物真成狂。”故自谓“得草法于涪陵”。特别是到了晚年,黄庭坚学得更多的是怀素的狂草,用笔摆宕起伏,章法欹侧错落,运用连笔、连字,大幅度施展书法的线条、节奏,使墨䪨生动活泼,墨法润燥互应,迷到虚实相生的境界。从传世的《廉颇蔺相如传草书卷》、《诸上卒草书卷》、《李白忆旧避诗草书卷》、《杜甫寄贺兰铦诗贴》等草书作品看,均是借鉴怀素而成。

  未完待续《黄庭坚禅书是怎样炼成的——师承百家,博采众长,拓展书风(四)》。


  • 0条评论
    最新评论
  • 暂无评论